您好,欢迎浏览攀枝花广电传媒网! 加入收藏 登陆 | 注册
攀枝花广播电视台官方微信
攀枝花手机台下载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与二小的绿娃娃们一起去探索自然(五)
时间:2018-05-11 12:11:20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绿娃娃”们的研学旅行,

继续行走于颛顼故里。


明市情,爱家乡

          ——米易研学旅行

炳草岗校区五年级一班 汤贝妮

和风煦丽,阳光明媚,是出游的好季节。在盼望中,我们迎来了“颛顼故乡”的研学旅行。

这是我第一次和班里同学们一起乘车出游,没有了父母的陪伴,没有了教室里的刻板,有得只是轻风拂面的温柔,花香溢人的惬意和分外愉悦的心情,一路欢歌,一路笑语,急切地去亲近大自然,去体验集体旅行的乐趣。

新山傈僳乡是身藏在龙肘山半山密林之中的一颗明珠,汽车盘山而上,在一条林阴小道上停靠下来,道路两边,站着身着色彩艳丽民族服饰的傈僳族人们,男人们吹响了芦苼,妇女们则在美妙的音乐中唱起了民谣,手拉手跳起欢快的舞曲,我们也兴致勃勃的加入了他们行列。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边观光边学习。沿路的壁画中,展现了傈僳村落的历史,傈僳族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语言、有历法、有信仰……似藏在深山中的国度,充满神秘。这里是一片“世外桃园”,穿过树林,踏过田垄,感受到的是山高谷深、花开漫山、鸟鸣蝶舞、清泉流淌的自然风光。新山梯田更是独具特色,至下而上,层层叠叠,错落有至,每层梯田都由几个椭圆状的田塘组成,每年四五月就注水,盛满水的梯田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耀眼,景色壮观。新山乡的傈僳人民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生活,而这样的生活洁静自然,真是“衣冠简朴古风存”啦!

午饭后,我们开启了研学第二站“颛顼龙洞”的游览。据说米易是颛顼的诞生地,溶洞由此得名。溶洞内奇观可不少,石笋、石柱、石瀑布、石莲花在五彩的灯光映射下给人强大的视觉震撼,有的奇丽壮观、有的温婉动人,如梦似幻,仿若置身天宫的瑶池仙境,不由得让我惊叹于大自然的神奇。

带着一身疲倦,我们结束了一天的旅行。研学旅行给我们走出教室亲近自然的机会,也使我们体会到在玩耍中学习的乐趣,更让我们加深了对家乡山水和风土人情的热爱。



明市情,爱家乡

炳草岗校区五年级二班 熊安桉

4月12日,我校开展“研学旅行”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以个人自愿形式参加,四、五年级师生一齐出行此活动。

活动共一天,同学们来到了米易,参观了“米易新山梯田傈僳族旅游村寨”和“米易AAA级风景名胜区——颛顼龙洞”,领略了米易县的独特风光,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之美。

上午,学校集合乘车到梯田傈僳族旅游村寨。经过一路颠簸,我们到达了第一个目的地。一下车经过导游的领队我们想村口前进。还没到村口便远远望见热情好客的傈僳族人民——傈僳族姑娘们身穿镶彩边的对襟坎肩,搭配缀有彩色贝壳的及地长裙,缠花布头巾,耳坠大铜环或银环,摇曳多姿,风情万种;傈僳族的小伙子们上着是麻布短衫,下穿是及膝黑裤,缠黑布包头。为我们的到来跳舞欢迎。

村口,许多傈僳族阿妈妮捧起她们自酿的米酒供我们观赏、学习。说实在的,那酒香可真谓是十里飘香,许多种不同的香味混合在一起,就仿佛纵身游行在百花间,花香扑鼻,酒香迷人。

也不知怎么的,我们就来到了“米易新山傈僳族文化展示厅”。展示厅内介绍了中国傈僳族的风俗习惯、技艺特产等。但是最让我感兴趣的还是“织布技艺”了。展示厅里介绍“新山傈僳族穿着自织的麻布衣服,一个纺织技术精湛的傈僳族姑娘,不但使做父母的因教女有方而荣耀,而且还可以向夫家索取更高的聘礼。因此,这里有着‘傈僳女儿不勤快,傈僳男儿无衣穿’的说法“更值得一提的是,在门口还可以亲自体验。

傈僳大娘让我的脚轮流踏织布机下的两根木棍,当然,手也不能闲着,我拿着梭子来回穿梭在棉麻线之间,仿佛自己是个织布的好手。根据打听,这位大娘织了二十多年的布了,她们不论是外出还是在家都是手不离麻,我正打心底儿的佩服她。

下午,我们一行人去了位于四川省米易县白马镇的“颛顼”龙洞。洞口外,有一座很大的许愿池,令游客们止步不前。一进洞口清爽的凉风扑面而来。四周,闪烁着绚丽夺目的彩灯,伴着急潺的流水声,越往里走光线越暗,真如同行走在《西游记》的水帘洞里。

过了洞口,便一眼看见一个空旷的外洞,风一吹,凉飕飕的。昏黄的灯光洒在四处,产生一种朦胧的美。跟随着人流我们先后看到了内洞、瀑布、钟乳石等许多自然景观。钟乳石是那样洁白,拟雪?不,雪没有那透亮的美好;拟绸?不,绸缎怎比那大自然的尤物?每一次穿过甬道才会到达另一个地方,真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情画意。

这次研学旅行不仅激发了我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也培养了其科学精神、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而且增进了我校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为学校争光,为家乡建设做出自己的共享的坚强意志。



明市情,爱家乡

龙珠校区五年级四班 谢语蝶

4月12日,迎着明媚的春风,踏着轻快的步伐,伴着一路的欢声笑语,我们像一只只放飞的小鸟儿,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开始了盼望已久的研学旅行。

经过两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这次研学旅行的第一个目的地——新山梯田。一下车,耳边就传来阵阵优美的歌声,只见一个个漂亮的傈僳族姑娘们穿着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五颜六色的长裙子,戴着高高的帽子,手拉着手,唱着歌,跳着舞,欢迎我们的到来。一位位英俊的傈僳族小伙子们也不例外,他们有的弹着四弦琴,有的吹着葫芦笙,轻快的乐器声在碧绿的山谷里回荡。同学们激动得又蹦又跳,兴奋极了,那场面好不热闹!

随着导游的讲解,我们来到了村寨中最美丽的风景——梯田。站在观景台,放眼一望,那星罗棋布的注满水的梯田,一片连着一片,层层叠叠,形态各异,在阳光下犹如滚滚绿波,又如同条条银色丝带在山谷里闪烁,真是美丽无比,甚是仙境一般。同学们情不自禁地纷纷举起手中的相机,留影拍照,记录下这美好的时光。

下午,我们来到了研学旅行的第二个目的地——米易颛顼龙洞。来到洞口,只见左右两侧的一对龙头喷着清澈的山泉,流入一旁的水池中。龙洞里的景色美轮美奂,有色彩斑斓的海底龙宫,也有宏伟壮观、有着北国风光的雪山冰瀑;有神秘莫测的梦幻白宫,还有着富有诗情画意、仙风神韵的瑶池仙境……那洞内的钟乳石一个个千姿百态,有的像一位高大的巨人,挺立在宫殿中;有的像一对和睦的夫妻,亲切地依偎着,轻声地讲述着今天发生的事儿;还有的像一朵朵盛开的白莲花,美丽无暇……真不愧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啊!这些景物既使我难忘,又令我惊叹,更让同学们目不暇接,连声称赞!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校组织的这次研学旅行,让我亲身领略到了“阳光花城”的独特魅力,也感受到了家乡——美丽攀枝花的巨大变化,更为家乡的发展充满着无限的期望。期待着下次研学旅行的到来!


研学旅行

龙珠校区五年级七班 赵梓含

“哈哈哈”,一阵阵欢笑声从我们班传出来。今天是我们四、五年级的研学旅行。

清晨,伴着徐徐清风,怀揣这激动愉快的心情,我们陆续来到学校准备去公园乘车到米易县。经过了2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来到了米易县傈僳族的博物馆。一下车就有热情的傈僳族人民来欢迎我们,他们身上穿着五颜六色的民族服装。其中一个叔叔正为我们吹着葫芦笙;阿姨们为我们跳起了欢快的民族舞蹈。他们还请我们闻酒香;原来叔叔阿姨手里的竹竿中装的是他们酿的米酒。我刚俯下身子一股浓烈的酒香扑鼻而来,我大口大口地呼吸,被这迷人的香气所吸引了。

后来阿姨们又把他们的帽子给我们看,我仔细一看,这是阿姨们一针一线缝的,我不由得吃了一惊。想不到这些阿姨的手艺活如此精美。等我欣赏完帽子,被一座石雕吸引住了,石雕上雕刻了一个勇士骑着一匹骏马。根据简介我了解到这位勇士其实是一个大英雄。他的名字叫阿考。他是傈僳族的始祖。据傈僳族《阿考圣经》记载;阿考足智多谋,他上知天文地理,下晓人间疾苦,是傈僳族人人爱戴的始祖。看完石雕我就上到博物馆去了。在博 物馆里我参观了当地的婚俗、食俗、乐器、节日、房屋并且了解到傈僳族的来历。在博物馆里看到的一切使我大开眼界。

我们顺着山路到了梯田,在路上我们看见了花椒树、核桃树等新鲜的东西。到了梯田,同学们就情不自禁地发出了“啊,好壮观!好美哟!”。这一层层如楼梯,如云层的梯田。是那样的有姿有态,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怎么能让我们不心动呢?

下午,我们去了龙潭溶洞。一进溶洞只感受到一股湿气扑面而来。我们继续往里走,里面很黑,地上全是积水。导游介绍说:“溶洞是可溶性石中因卡斯特作用形成的地下空间,如层面、裂缝、新层进行溶蚀和侵蚀所形成的地下洞穴。”溶洞分为龙宫和天宫。我们先参观的是龙宫;一进龙宫一阵“哗哗哗”的声音传来,哇! 原来是银飞瀑呀!这让我想起了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凝是银河落九天”。龙宫里不仅瀑布壮观,钟乳石也形态各异,十分值得观赏。这些钟乳石不受人工的约束,自己自然而然就成了龙肝、龙肺、葡萄、、、、真让我大吃一惊。

到了天  宫明显没有那么潮湿了,但是里面的景物并不羞于龙宫。在天宫的钟乳石更为俏皮。这里的钟乳石凝成小仙童,告诉人们美酒虽好却不能贪杯;它又凝成一个石盆,利用水,告诉我们滴水石穿,只要努力什么事都会成功的。我们出了溶洞而我的心还留在溶洞里。今天通过研学旅游了解到了傈僳族的人情,也参观了美丽的龙潭溶洞。使我真正感受到了与千奇百怪神秘莫测的大自然相比,我是这样的渺小。等待我们探索和学习的东西太多!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去探索这神奇的世界。

我爱美丽的大自然,我爱我的家乡—攀枝花!


编辑:大婷

(攀枝花手机台)

发表评论